机械-绿色印刷认证面面观—“绿色印刷并非高不可攀”
两部委共同签署《实行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》以来,绿色印刷概念被迅速关注和传播,1时间成为业内人士最为时尚的交换话题。但是,绿色印刷毕竟是1个太新的事物,面对这个新生事物,不同企业和从业者有不同理解、不同看法也是客观的和现实的。
正确看待认证收费的高与低
业内人士反应最多的1个问题当属认证费用问题。动辄几万元的认证费用到底高还是不高呢?这个问题还真没法简单回答,由于衡量价格的高与低首先要看它是否是有据可依,其次要找到合适的参照物。
认证机构实行的是国家认证认可制度,也就是说,对认证机构,国家有专门的行业监管机构对其进行监督管理。目前,国家对环境方面的认证只授权了环境保护部环境认证中心1家。即便只有1家,也不存在价格虚高的情况,与其他认证1样,此次绿色印刷的收费标准有监管部门批准的规范和原则,可以向认证机构索要或在其网站上查询。认证费用的收取是有据可依的。
实行绿色印刷其实不是1次性可以完成的工作,而是1个系统工程。审核、取证环节是对全部进程所产生结果的评价,由独立的第3方完成,一定要收取相应的费用。
取得证书固然是重要的,由于它能证明企业符合绿色印刷标准的要求,但也应认识到,企业通过绿色印刷的实行奠定延续发展的基础,这才是绿色印刷认证真实的价值和意义所在,是没法用认证费用的高低来考量的。或说,以绿色印刷为企业和社会带来的长远利好影响为参照物,认证费用其实不是1个突出的问题,因此,企业应淡看费用,重在实行。
证书不是花钱能买的
首批申请认证的企业,绝大多数获得了通过,因此,有人便认为,绿色印刷认证就是个情势,只要交钱就可以够拿证,对证书的含金量持怀疑态度。其实绿色印刷是1个系统工程,不但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,还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措施。绿色印刷认证是1项严肃的工作,有着很多严谨的程序,不可能花钱买证。
绿色印刷的要求主要包括原材料的无毒或少毒,低碳技术和管理措施的采取,物资或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节俭等几方面,它与企业的平常工作其实不脱节,而是密不可分。为什么首批申请企业大多数通过了认证?主要缘由是,首批申请企业都是实力比较强、基础比较好、各方面都走在前列的企业,这些企业通过量年的积累,或将环保理念融入建筑物的设计当中,或将新技术的引进纳入经营发展战略当中,或将细微的节能措施利用到各个工作环节,总而言之,他们在不自觉中已先行了1步,用于绿色印刷的资金也在分步实行的进程中得以分散,因此,并没有显现出短时间内的资金压力。
不管企业现实条件如何,只要立即行动起来,把绿色印刷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,从全员环保意识开始入手,统筹计划,分步实行,企业终究能够走上健康的绿色发展之路。
绿色印刷其实不是高不可攀
绿色印刷与企业管理是互联互通的。据审核专家们的经验,如果企业ISO9000,ISO14001房屋强拆该怎么办,OHSAS180013个标准都实行到位,企业就已到达了绿色印刷要求的70%。但如果企业基础管理薄弱,上述认证与管理实际构成的是两张皮,那么,企业此番绿色印刷的道路将会相对艰辛很多。
绿色印刷不可1挥而就,但也其实不是高不可攀、难以企及。
绿色印刷标准中的要求有些是逼迫性要求,是刚性的、必须满足的。如:油墨、上光油等材料中制止使用含有邻苯2酸甲酯,润湿液不得含有甲醇,喷粉必须是植物类的;印刷产品上残留的8种金属、16种有机物必须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。
也有1些要求是选择性的,即所列及的项目有暂做不到的也无妨,在多项要求中只要综合评价到达60分即可到达标准的底线。比如除逼迫要求以外的原材料的选用、印刷进程的环保措施等方面。因此可知,这其实不是1个遥不可及的目标。
从思维到行动的改变
印企对资源节俭、节能和废物的回收利用,有很多文章可做,它贯穿在全部工艺流程中,贯穿在办公方式、后勤管理和员工意识行动等各个方面。
废纸边、废纸毛由于价格不菲,数量巨大,常常会得到企业管理者的特别关注,更成为1些小型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。除此之外,企业在1些细节的管理上,资源的浪费现象还有很多,这些从指缝中流失掉的,都是企业的直接利润。且看我们早已视而不见的1些做法有多么触目惊心:由于在等版,所以机器1停就是两个小时;由于纸张掉粉,频繁停机擦橡皮;由于质量出了问题,大批产品重印补印;电费可观,但又束手无策;中央空调的设计不公道,不能灵活控制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;;
像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,企业早已视而不见,这些从指缝中流失掉的,都是企业的直接利润。
企业要努力改变原有粗放管理模式,尝试从微不足道的小事着手,从全员意识的培养开始,改变思维观念,改变生活和工作方式:人走灯熄,下班后关闭所有办公设备电源,控制公道的空调温度,复印纸双面使用,注意关闭水龙头,垃圾分类,减少使用1次性水杯、筷子等餐具;;
本钱、效益与竞争力
绿色印刷的确会给企业带来本钱的暂时提高,但企业的综合本钱是1个相对的、复杂的变量,本钱管理水平因人而异,赢利状态也各不相同。
弄环保1定需要资金的投入,绿色印刷也不例外。3废的处理,引进先进的技术,使用无污染的材料,不花钱是办不到的,这无疑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本钱压力。如何消化这部分新增的本钱,对已处微利经营的印刷行业,是个不能躲避的问题。笔者认为还是要解决视察角度和思维方式的问题。
首先,印刷原辅材料的好坏不但与其污染程度有直接关联,还与产品质量因果相生。好的原材料更有益于质量控制,低质原材料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。实际上,很多定位高的印企采取高级原材料,其实不是完全出于环保的考虑,更多是为了确保稳定的产品质量。
其次,实行绿色印刷还提倡通过先进的技术减少排放,提高效率。技术的升级换代带来低排放的同时,还会带来长时间的质量可控、效率提高等多重功效,而高效率、高质量、高产出将摊薄生产本钱。很多企业不惜重金主动投入CTP技术、集中供墨装置、电子传输等先进技术和装备,目的就是提高产品质量、提高生产效率,进而提高赢利能力。
客观上我们也能够看到,凡是材料良好、设备精良、技术先进、理念超前的企业,发展大都处于良性循环状态,经济效益也遥遥领先。相反村里的危房可强拆吗,固守着落后的工艺和陈腐的设备,产品在低端徘徊,只能堕入无停止的价格竞争,企业步履维艰。
企业间的竞争,终究体现在综合竞争能力上,而综合竞争能力又取决于营销模式、企业文化、人力资源、技术实力、客户资源等各个方面,提高综合竞争力是企业需要长时间不懈努力的方向。